感覺台灣只剩下我會介紹 Evernote 了:)所以如果真的推出什麼我覺得很好用的功能,還是值得寫一篇文章跟同好分享。今天這篇文章要介紹的就是最近推出的「免帳號登入,他人就可一起同步編輯 Evernote 筆記」的新功能。 為什麼需要免帳號登入的多人協作編輯? 如果只有自己使用 Evernote ,但想要跟團隊的其他人一起合作時,其他人不需要擁有 Evernote 帳號。 共同處理某一個任務的待辦清單。 共享某一個任務的資料。 共同編輯一次的會議記錄。 分享自己的某一個心得筆記並尋求意見。 Evernote 免帳號多人編輯記事功能的範圍與限制: 針對單則記事,可共享給沒有帳號的夥伴一起編輯。(如果共用記事本,則需要對方有帳號) 可以多人同步一起編輯,不會有衝突,而且速度流暢。 無帳號夥伴「可以」確認待辦清單、輸入文字內容、插入表格、設定基本格式。 無帳號夥伴「不能」附加檔案、圖片、錄音、行事曆與工作事項提醒(避免混亂與占用空間)。 我以前會把 Evernote 的專案、任務筆記,重新整理成 Google 文件,用 Google 文件共享給團隊其他夥伴一起查看與編輯(團隊夥伴不需要 Google 帳號也可以協作),現在則是「沒有特別機密資料」的情況下,也可以直接把我原本就整理好的 Evernote 任務筆記直接共享給團隊夥伴確認與編輯 來比較一下幾個我自己常用的雲端協作工作,目前的協作功能: Notion: 可以多人同步編輯同一個頁面。 如果授權查看,只要有網址,任何人都可以查看(類似公開網頁)。 如果授權編輯,對方也需要登入 Notion 帳號才能編輯。 Google 文件: 可以多人同步編輯同一份文件網頁。 授權查看、編輯、註解,對方都不需要登入 Google 帳號,便可以直接協作 Evernote: 可以多人同步編輯同一個 Evernote 記事頁面。 授權查看、編輯,對方都不需要登入 Evernote 帳號,便可以直接協作 目前用起來, Evernote 的多人協作編輯已經很接近 Google 文件的流暢度與彈性。 設定方式也非常簡單,在 Evernote 頁面右上方選擇「分享筆記」,就可以發佈這個頁面的可公開連結,接著把連結設定為「任何人(知道連結的人)都可以編輯」即可。 之後隨時要取消,也只要在記事右上方直接「取消發佈」即可。 獲得 Evernote 記事連結的人,打開網頁,不需要帳號,也不需要軟體,就能直接在網頁中編輯筆記內容。 多人同步編輯的速度非常順暢也即時,大多數文字編輯功能都可使用,只是因為沒有註冊登入,預設的編輯介面會是英文版。 以結論來說,是一個「有需要」,雖然現在才獲得但也很不錯的功能。 2024 年來, Evernote 的新公司很努力地在實踐 Evernote 的復興,推出了許多更好用的功能,也把 Evernote 原本的速度、穩定性做了很大提升,目前依然是我主要的筆記工具,也分享給需要的朋友: 會議記錄不麻煩!我常用兩個 Evernote AI 功能整理錄音、手寫筆記 Evernote 大綱收合、目錄連結、錨點連結,整理超長筆記應用案例分享 Evernote 新一代 AI 搜尋實測,解析從 AI 過濾到 AI 摘要第二大腦筆記 Evernote 終於實現跨裝置多人即時同步編輯,解決筆記衝突問題 大家好,我是電腦玩物站長 Esor ,歡迎參考我的系列課程與書籍: 2024/6 最新著作上市,歡迎支持:《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 「個人數位生產力」線上課程(可使用電腦玩物老讀者折扣碼 ESOR500 ,獲得 500 元折價喔!)。 時間管理、筆記系統、AI 工具相關課程:「課程介紹連結」 著作:《防彈筆記法》 訂閱追蹤 podcast 節目:「高效人生商學院」(Apple podcast 訂閱、 Google Podcast 訂閱) 訂閱「電腦玩物電子報」,不定期出刊。 我的電子郵件是 [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筆記術、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問題,歡迎寫信跟我討論。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Evernote 新增類似 Google 文件的「免帳號登入」多人同步編輯功能)
電腦玩物 · 2024-11-27 17:45
要持之以恆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先不說長時間的堅持往往強人所難,光是要每天重複一樣的行動、相同的規律,難道不會覺得膩?這時候一旦新鮮感淡去,剛好遇到其他事物的干擾,或者自己偶爾處在懶洋洋不想動的低潮中,那麼這件事情就很容易開始拖延下去,而想要養成的習慣也往往中斷了。 曾經有「時間管理課程」的學員問我說:「如果養成習慣的過程中覺得無聊枯燥,只是一直做著同樣的動作,這時候要怎麼辦?是不是一定要非常有毅力才能做得到?」 但是,養成習慣的過程,為什麼會被認為是要一直重複著一模一樣的事情呢?(延伸閱讀:養成好習慣不是堅持重複做,放下恆毅力,打破習慣鎖鏈) 後來我發現,大多數人對養成習慣的想像是:我排出一個每天晚上的運動時間表,規定自己時間到了要去跑步30分鐘,雖然想的時候很美好,但是等到真的要做的時候,可能因為臨時有事、天氣不好、回家太累、心情不佳,或者就是想要偷懶一下,所以這個跑步計畫就被放棄了,然後等待第二天,覺得自己一定可以去完成時間表上排好的那個計畫,結果真相是等待自己的永遠是另外一個可以讓自己輕鬆放棄的理由。 其實,養成習慣並不一定只能是排好計畫、重複執行、堅持到底,然後習慣成自然。 我自己的真實經驗反而是,無論是養成一種生活習慣,還是養成一個提升生產力的習慣,往往不是套上一個規則然後照著走,而是在「面對做不到,解決問題,變成可以做到」的過程中,來來回回,但只要我們願意「持續解決問題」,那麼習慣就已經在養成的路上。(延伸閱讀:如何開始一個跑步習慣?我的經驗談) 我和孩子一起養成寫日記習慣的例子 之前暑假的時候,我和孩子做了一個約定,希望在暑假的每一天都寫一篇日記,目的是可以練習觀察、分享的能力,觀察生活中有趣的細節,懂得用自己的方式詮釋出來(孩子目前小學二年級)。 後來的結果,我們寫了 60 幾篇的日記,達成了這個目標,看到累積出來的結果也覺得很有成就感。 但我們是怎麼做的呢? 排定一個時間表? 沒有,因為我知道如果規定每天幾點要寫日記,只會造成更多反抗,到了時間點更不想寫,不到時間點也不想寫,過了時間點就更加不會寫! 給出各種獎勵或懲罰? 也沒有,如果只是一次性的任務或許可以試試看,但要連續那麼多天,我知道獎勵(又能夠獎到什麼程度?)、懲罰(又能夠罰到什麼程度?)通常效果不彰,反而很有可能適得其反,只有開頭熱衷,後來對獎懲無感就會很快放棄。 鍛鍊意志力逼迫自己(或他人)? 更不會,如果因為權力的逼迫,反而喪失了對這件事情樂趣的體會,那不就跟目標背道而馳。 所以,最後我們之所以能連續一整個暑假每天寫日記,其實是在每天找方法去解決不想寫、沒東西寫、沒時間寫的問題,在不斷解決問題過程中,變換各種不同行動,當這些解決問題過程連續在一起,就成為了連續 60 幾天寫成的日記了。 在這段時間內,有很多次孩子可能覺得今天很累,不想寫今天的日記。這時候,我們會提供不同的行動方案,協助他繼續推進這個習慣。比如,今天的日記可以用畫圖取代,或者今天的日記可以寫得簡單但有趣一點,或者我們可以畫一個表格,比如今天去夜市吃到的食物排行榜。甚至,我們也可以將日記的撰寫時間改到明天早上。 拒絕機械式時間表:彈性找空檔,隨時但隨性完成日記 首先,我沒有設定嚴格的時間表,也不要求每天必須在某個特定時間完成日記。相反,我告訴孩子: 我們每天一定要找到一個空檔來完成日記,但可以自由選擇任何讓自己覺得舒服的時間。 這其實就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如果一定要晚上寫,很累時怎麼辦?如果一定要早上寫,很想玩怎麼辦?如果一定要某個時間寫,還沒有很棒的想法怎麼辦?而解決問題,就是找到自己最舒服又能最快完成的時間來寫就好了。(延伸閱讀:更容易養成新習慣的規則設計表,我的特製範本下載) 舉例來說,以下幾種情境都可以是寫日記的好時機: 午間休息:中午吃完飯,正在休息的時候,如果精神狀態很好,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寫一篇日記。(畢竟,為什麼要等一天結束才寫?) 晚間放鬆:晚餐後、洗澡後,甚至在睡前,當覺得有點動力時,也可以趁機完成當天的日記。 早晨空檔:早上起床後,如果有個 20 分鐘的空檔,正好還沒開始一天的活動,那麼可以用這段時間回顧昨天的趣事並寫下來。 隔天補充:如果今天實在沒時間,也沒關係,可以在隔天早上或中午找到空檔補上。 回歸我們的目標,並不是每天一定要完成日記,而是讓孩子懂得觀察生活中的小樂趣,將這些發現轉化為有意義的記錄。同時,選擇在自己舒服的時間完成,讓整個過程更加愉快,而不是帶著壓力或反感去執行。 這樣的練習反而有一些意外的收穫,暑假中我們到沖繩旅行時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那天早上,我們參觀了當地的水族館,孩子看到海龜後覺得很驚奇,突然問我:「爸爸,我們有沒有帶筆記本出來?」我好奇地問他:「你想做什麼?」他回答說:「我剛剛看到的這些海龜真的很有趣,我想利用現在這 10 分鐘的空檔,把它記錄下來。這樣,今晚回到旅館後我就不用再找時間寫日記了!」 於是,他拿出筆記本,直接在現場用畫圖的方式把剛剛看到的景象記錄了下來。這不僅完成了當天的日記,還感受到了主動記錄的樂趣。 日記寫膩了?試試用不同方式讓習慣變得有趣 在暑假和孩子每天寫日記的練習中,有一天孩子突然跟我說:「爸爸,每天都只是寫字,好無聊喔!」 這樣的情況,相信不只是孩子會遇到,大人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也會感到類似的疲倦和枯燥。如果遇到這樣的狀況,我的做法並不是強迫孩子繼續寫,更不會用一些「練字很重要」「寫作多有意義」的大道理來勸導他。 相反,我會把這當作一個可以解決的問題,和孩子一起討論怎麼讓寫日記變得更有趣、更能持續下去。(延伸閱讀:練習養成各種習慣一年後,我養成了 4 種成長心態) 1. 用AI工具讓寫日記更輕鬆 當孩子提到寫字很無聊時,我嘗試用科技幫助他突破這種單調感。我對他說:「如果你覺得每天都重複寫字太無聊,那爸爸用AI設計一個小工具。你只需要輸入今天觀察到的事情和感想,這個工具就會幫你自動拼湊成一篇完整的日記,有起承轉合、有頭有尾。要不要試試看呢?」 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有時候可以節省撰寫完整文章的重複感,還讓他感受到使用工具的樂趣,重點是仍然在練習觀察和表達自己的心得。 2. 用畫圖代替文字 當然,一個有趣工具用久了一樣會無聊,後來一段時間後孩子又覺得無聊,我就提議:「今天我們來試試用畫圖的方式記錄日記吧!你可以用圖像把今天的有趣事情呈現出來。」 目標是要練習觀察與表達,剛好可以練習圖像化的表達方式。 3. 嘗試語音轉文字 有時候,我會和孩子說:「如果今天不想寫,那我們試試用說的方式來完成日記吧!」讓孩子透過語音把自己的心得說出來,我再用AI語音轉文字工具幫他轉成文章,甚至可以把文字印出來貼在日記本上,這樣孩子也會覺得成就感滿滿。 這是偷懶嗎?我不覺得,有時候寫、有時候畫、有時候說,反而真正符合我們想要的練習觀察表達的不同方式。 4. 真的很累?用表格或清單呈現 有一段時間,小孩真的寫文章膩了,或是那一天真的很累,希望最快完成日記,我就建議他可以用表格或清單的形式記錄就好。例如: 美食排行榜:列出今天吃到的食物,並給每一道食物打分數,選出排名如何? 完成清單:整理今天做到的事,單純列出清單就好,然後在最喜歡的那件事情上打個星星。 行程地圖:把今天的路線畫成一張簡單的地圖,標記有趣的地方。 在這60天的日記練習中,我的目標其實從來都不是「寫好一篇文章」,而是讓孩子學會觀察生活和分享感想。 因此,我帶著孩子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來記錄日記。 而不知不覺的,在「不想做、沒空做」的糾結中變換出來的各種行動,連結在一起,居然就讓我們完成了60天連續寫日記的計畫。 用最簡單的行動突破抗拒,不要誤把行動當成目標 時間管理、養成習慣其實都是「減法」,而不是「加法」。「減法」不是偷懶,而是認知到時間有限、體力有盡、環境有干擾、精神力無法持續的現實,所以明確的捨棄某些堅持、調整原本策略,嘗試用「可以做得到的行動去創造可以產出的成果」,而不是陷入「希望能做到的行動但是卻總是做不到」。 減法,就是在解決問題,解決那些以為只能用意志力突破的限制。 還有,不堅持最好的行動,不要誤把行動當成目標(延伸閱讀:建立習慣的第一個關鍵迷思:誤把養成習慣本身當成目標)。就像我們的例子中,我總是提醒自己,不是要讓小孩變成一個每天固定時間堅持寫日記的人(這是行動),而是希望他練習觀察與分享生活是有趣有意義的事情(這才是目標)。 所以當養成習慣過程的任何抗拒與阻礙一來,我總把他們當作可以解決的問題來處理,幫自己設計最簡單的行動,確保真正的目標無論如何今天都能推進一點點。 有幾天我們從早玩到晚,孩子真的特別累,根本沒有任何空檔來寫日記。直到睡覺之前,才意識到今天的日記還沒有完成,但隔天一大早又要出門,根本沒時間補寫。 這種時候,我會嘗試拆解出最簡單可行的行動,讓日記這個任務繼續保持推進。我會對孩子說:「今天我們不要寫完整的日記,只要列出幾個重點就好。」 你今天做的,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什麼? 在這件事情中,你印象最深刻的行動是什麼? 你有什麼心得? 下一次,你想試試看什麼不一樣的行動? 有時候,為了讓孩子更輕鬆,我會自己先把這些問題寫下來,然後告訴孩子:「你只需要用關鍵字或關鍵句來回答就好。」我會和孩子一起完成這件事情,讓他感受到這並不是一個人的壓力,而是我們一起在完成的目標,並且嘗試在最累的時候,讓這件事情簡單可行,繼續保持推進。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這樣的方式是不是在讓孩子偷懶,讓他沒有完成原本設定的完整日記呢? 我的看法是,如果我們要執行一個非常長期的目標,其實不需要在意每天的細微起伏。我們不可能每天都做到一百分的狀態,但也不會每天都只有六十分。 所以,當遇到困難時,讓自己用「六十分的方式」繼續推進,不僅不會中斷習慣,還能讓目標保持前進的動能。 當孩子意識到:「連昨天那麼累的情況下,我都沒有放棄,還是記錄了最關鍵的心得。」那麼第二天,當有更多的空檔時,寫日記就變成更輕鬆的一件事情了。 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在親子互動中幾乎沒有太多的拉扯或強迫。而我也希望我們自己在養成習慣時,不需要跟自己有太多的拉扯與強迫。 我們不會因為無法寫出完美日記而感到挫敗,也不會因為對自己施加壓力而產生對抗心理。相反,我們會因為每一天都有完成一些事情,哪怕只是最簡單的幾個重點,逐漸養成穩定的習慣。 養成一個長期的習慣,一定會遇到各種阻礙、挫折、限制,從「可以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無論環境如何,我們都能找到最簡單可行的行動來推進目標。這樣的方式,不僅減輕了執行壓力,也讓目標保持推進。 這正是長期習慣養成的關鍵。 大家好,我是電腦玩物站長 Esor ,歡迎參考我的系列課程與書籍: 2024/6 最新著作上市,歡迎支持:《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 「個人數位生產力」線上課程(可使用電腦玩物老讀者折扣碼 ESOR500 ,獲得 500 元折價喔!)。 時間管理、筆記系統、AI 工具相關課程:「課程介紹連結」 著作:《防彈筆記法》 訂閱追蹤 podcast 節目:「高效人生商學院」(Apple podcast 訂閱、 Google Podcast 訂閱) 訂閱「電腦玩物電子報」,不定期出刊。 我的電子郵件是 [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筆記術、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問題,歡迎寫信跟我討論。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最簡單養成習慣方法是「解決問題」,不靠時間表、獎懲與意志力)
電腦玩物 · 2024-11-22 21:29
在第二大腦中,知識和資料管理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有效捕捉、整理自己的經驗,因為「經驗」才能被反覆利用。這篇文章將教你如何捕捉經驗,建立一個真正能夠解決問題、提升效率的經驗筆記系統。 第二大腦(筆記系統)需要收集「資料」與「經驗」。 「資料」的收集相對簡單,主要原因是「資料」通常是他人已經整理過、架構好的內容,收集非常方便直接。但也正因如此,資料常常是他人的內容,不一定能真正為未來的自己所用,不一定值得花那麼多時間整理。 相對的,「經驗」指得是我個人產生的想法、思考、疑惑、解答與行動,「經驗」雖然很明顯的更有助於自己未來的應用,但「經驗」發生的當下往往是混亂的、片段的,不一定有邏輯,當然也不會有人幫我們整理好架構,而且本身也「沒有人為我們寫好內容」(因為發生在我們的腦袋、感覺與行為中)。 所以,「經驗」難以用什麼自動化工具收集,但如果不捕捉,第二大腦筆記系統就缺少了重要的一塊。 「行動」優先於「經驗」,「經驗」優先於「資料」: 當我在使用筆記工具的時候,我其實花更多時間在打造的是一套個人的「經驗」系統。 例如,我有許多的單則筆記會持續修正、更新、補充長達數年(甚至有超過 10 年),為什麼?因為他人的資料、知識就是那樣,但自己真實的體會、適合的應用、轉換的歷程卻是千變萬化,只要這是我一直需要解決的問題、會重複發生的任務,他就會成長,也會被反覆拿出來使用。(延伸閱讀:筆記,累積的效應,2024 開始撰寫我們的第一則 10 年筆記) 下圖的筆記,雖然也有許多來自他人的參考資料,例如各種健康資訊,但累積了快 10 年後,這則筆記更重要的卻會變成那些我真正養成運動習慣的過程、真正改善飲食習慣的「經驗」,這些經驗會變成我以後目標規劃的指引,也會變成當我再次遇到問題時解決的參考。(延伸閱讀:有效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的一則 Evernote Notion 覆盤筆記範本下載) 我覺得這些「個人經驗」的累積,跟在這些經驗中建構出一個體系,才是第二大腦最有價值的地方。 例如,很多朋友會問我, Esor 平常在聽線上課程、上實體課程,或者就在日常學習研究的時候,會怎麼寫學習筆記呢?一則有效的學習筆記,我會包含三種內容: 如何解決我的問題的輸出。 我的個人經驗如何呼應。 他人知識的重點架構。 有時間,我就三個都寫,例如當我要寫一篇文章的時候,往往會先整理出「他人知識的重點架構」,接著用「我的個人經驗去呼應」,最後重新輸出成「解決我的真實問題的架構與方法」。 如果沒時間的話,我會寧願犧牲「他人知識重點架構」的完整性,而把更多時間留給撰寫我的個人經驗、解決問題的輸出。 整理「他人資料」,不一定需要自己動手: 就算解決問題需要資料,但這個時代捕捉他人知識相對簡單,例如捕捉新聞、書籍、或網頁資訊等資料,這些內容大多是現成的,易於透過複製、標記或截圖等方式保存,還有很多工具可以幫助我們(例如 Notion、Evernote、Readwise、 ChatGPT、 Google 等等)。 也正是因為太簡單,在這個網路如此方便的時代,就算解決問題時缺乏什麼外部資料,馬上用 Google、 用 AI ,都可以快速獲取需要的資料,甚至整理出知識架構(如下圖)。(延伸閱讀:ChatGPT Search 實測:用 AI 搜尋生成即時報導、摘要文章、整理改寫內容) 大方向上,我認為不需要在整理他人資料上花費太多時間。 「經驗」捉摸不定、零散片段,如何有效捕捉? 我自己的第二大腦系統中,大概20%是外部知識架構,但80%都已經轉化成經驗架構。 但是「如何有效的捕捉個人經驗呢?」這些經驗發生在我們的腦袋、行動、感覺中,雖然是我們所看、所想、所感,卻不是別人現成準備好的內容,也沒有工具可以「自動化」捕捉,反而很容易被我們忽略。 經驗缺少具體結構?經驗捕捉需要轉化成有邏輯的筆記,缺少直接提取的資料。 經驗難以即時記錄?經驗多半在事後回顧時才有時間整理,難以即時捕捉。 經驗容易被遺忘與忽略?我們通常容易忽略一些微小卻有價值的經驗,甚至因記憶模糊而無法完整重現。 結果就是,我們的第二大腦熱衷於整理他人資料,卻十分缺乏我們自己的經驗,或者就算有自己的經驗也常常是散落的斷簡殘篇,缺乏體系。 那麼,我們可以如何快速、有效的捕捉「經驗」呢?這篇文章分享我自己實踐多年的 4 種經驗捕捉技巧。 技巧一,先建立基本知識架構,再補充個人經驗 經驗難以捕捉的原因之一,是個人的經驗缺乏架構。 他們可能是遇到各種真實問題當下發生的,真實問題不會像是讀一本書一樣依照起承轉合、輕重主從的順序出現,甚至我們實際的解決過程也有可能是各種衝突碰撞,在沒那麼有條理中得到某些解決辦法。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先給經驗一個「基本知識架構」,這樣之後雜亂無序的經驗,只要補充到已經建立好的適當架構中,那就容易得多。 例如我前一陣子換成電動車,當然在練習的過程寫了很多經驗筆記。(延伸分享:實測用《 ChatGPT x Excel 自動化工作聖經》技巧,設計自動規劃電動車里程電量的 Google 試算表) 但是一開始,我對電動車完全不熟悉,沒有長期大量研究,之前不需要時甚至不會刻意去追相關新聞,那麼當決定要換成電動車後,我要如何快速建立經驗學習筆記呢? 首先,我會用「最短時間」先鎖定「最核心的資料」,從關鍵資料中建立筆記的基本知識架構。以這個專案為例,我就是利用大約一個小時,瀏覽一遍汽車廠商提供的說明手冊(最基本也最關鍵的外部資料),並把我認為實際開車時需要學習的「基本架構」先整理到筆記中。例如自動輔助駕駛的使用方式、主動安全的設定邏輯、車內特殊功能的啟動方式(溫度、音響、網路等等)、充電習慣的基本知識等等。 接著,在開始上路後,我會從這個「基本知識架構」出發,刻意去實驗看看每一種自己還缺乏經驗的功能(例如自動輔助駕駛的各種可能狀況),體驗過後,把經驗補充回前面已經建立好的架構中。也可能是開車時隨機產生某個經驗(例如大熱天冷氣不夠冷要怎麼辦?),這時候先有知識架構,我就知道這個經驗要立刻補充到什麼地方: 用最短時間,分析最基礎、最核心資料,先建立「基本知識架構」。 利用基本知識架構,開始做「延伸測試」,獲得真實經驗,快速補充更多深入經驗。 透過基本知識架構,讓零散經驗「根據架構內化」,就能有效逐步深化知識內容。 大概開車上路後一個禮拜內,每一次到達目的地停車後,我都會給自己兩三分鐘,快速把這次獲得的經驗,補充回前面那一個小時建立起的基本知識架構筆記中。 不過也就在一個禮拜後,我很快就發現大概該掌握的都掌握了,接下來就是真的遇到很特殊的經驗時,再陸續補充回筆記的架構裡,偶爾需要時再上網獲得一些自己解決不了的延伸補充資料(他人外部資料)。 慢慢地現在這則筆記已經有了相對完整的內容,身邊對電動車有興趣的朋友,我都直接分享給他們看,甚至還能解答一些疑問。偶爾看一下電動車相關社團的問題討論,也發現問題解法大多都已經在我的筆記範圍內(不過我對改裝沒興趣,所以這一塊更花時間的部分並沒有深入研究)。 當然,這則經驗筆記,直到現在我也會反覆拿出來使用,例如查看上次上山露營的相關充電與裝備整理經驗、參考之前的設定做換季溫度的調整、持續調整更好的開車設定與習慣等等。 技巧二,先複製他人的行動架構,再修正自己不同的經驗 「經驗」產生於我們的行動,很多時候如果只有單純的資料整理(例如大量閱讀心得、網頁剪貼資料),因為沒有轉化成行動,自然也無法產生有效經驗,甚至當經驗發生時也沒有意識到這正是自己之前學習需要的內容。 若發現自己還是常常無法有效累積經驗,很有可能是自己還沒有建立這個主題、任務、專案的「行動架構」。 有一種經驗筆記很好累積,就是「食譜」。我自己做料理、玩烘焙的經驗,這類筆記通常都很快就會產生各種有用的經驗,並且可以不斷在經驗上修正進步,關鍵就在於這類任務有明確的「行動步驟」。 當我要練習一道食譜,例如製作蛋黃酥,我會先在網路上找一個看起來最中意的食譜資料,先複製他的行動架構。然後自己練習時,我會特別注意我有沒有做什麼不一樣的行動,有沒有調整哪些行動後更符合我的口味,有沒有哪些行動不一定要做。先有基本的行動架構,每一次練習測試後就只要補充有修正的行動即可: 複製行動:先學習他人的行動步驟。 測試行動:在每次實際行動中,修正自己不一樣的步驟。 進化行動:慢慢進化成自己獨特的行動步驟。 如果我們面對的不是「食譜」這種有明確行動的任務怎麼辦? 無論如何,先轉化出一個他人的、假設的行動結構,就更容易捕捉之後的經驗。 可能是要開始一個新任務,可能是剛剛學到一個新資料,無論如何,我都會多問自己一句:「然後呢?我要採取什麼行動?」 甚至到了後來,我有一個基本的假設是:任何資料、訊息進入到我的筆記,一定代表我需要採取什麼行動,要不然我幹嘛筆記? 例如有一次去上了知識產品製作相關的課程,課程提到了產品企劃的幾個思考方向,我覺得很有啟發,立刻動手寫下筆記(而且因為課堂環境限制,我還真的是寫在紙本筆記上)。下課後,第一時間我先把剛剛的手寫筆記拍下來,存入筆記中,這個收集資料的動作很簡單,相信很多建立第二大腦系統的朋友也會這樣做。 但接著,我馬上問了自己一個問題:目前手邊有沒有哪個企畫中的產品,可以立刻試試看剛剛學到的方法? 於是我馬上開始在資料下面,列出我的行動清單,把剛剛學到的方法轉換成接下來我可以試試看的步驟。 有了上述轉化出來的行動步驟,後來我在企劃那個新產品時,就以行動步驟為基礎,在實踐的過程把我自己的一些新發現、新體悟,補充到相應的行動後。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補充,只要問自己幾個問題就好: 這個行動有效嗎? 如果有效,帶來什麼效果? 如果無效,下次可以試試看什麼新行動? 這幾個問題回答到原本的行動清單後,就是最好的經驗筆記內容。 幾次嘗試後,我現在已經有一個可以反覆利用的專屬產品企劃的經驗筆記。 技巧三,即時記錄第一次的真實行動,再補充下一次改進行動 看到一篇好像有用的網頁資料,只要按一個按鈕,就能隨手收集到稍後閱讀工具,無論之後會不會讀,總之已經先收集起來了。 但一閃而過的「經驗」,比看到好文章更容易被忽略,卻更難以收集,有什麼關鍵技巧可以幫助自己「即時記錄」經驗呢? 每一天的工作、生活過程,其實一定會產生很多經驗,不一定所有經驗都要收集(也收集不來),所以我自己有幾個判斷標準,這個判斷標準其實是一個很快速的三步驟思考流程 以後會重複做類似的事情嗎? 如果會,那剛剛做了哪些步驟? 有沒有剛剛覺得可惜的地方,下次要多做什麼步驟? 第一個思考提問,馬上就可以讓我判斷這是不是一個值得收集的經驗。而第二、第三個問題,則讓我不用想太多,可以用最簡潔,但最有效的方式,即時把經驗記錄下來。 讓我們來看一個簡單的版本:我帶家人到一家餐廳用餐,先問自己:「這是自己之後會常來的地方嗎?以後有機會再來這家餐廳嗎?」如果有,那我就覺得值得寫下一則經驗筆記。但是用餐中當然還是享受美味餐點、享受跟家人朋友的時間優先,所以如果要快速紀錄經驗,那我就問自己:「剛剛覺得用餐體驗最棒的餐點或服務是什麼?如果下次來想試試看什麼新體驗?」 最簡單的就是當下輸入「做了什麼」的條列清單,一分鐘內就可以完成即時的經驗紀錄。如果這次用餐體驗很棒,我可能會在回家後,打開這個筆記,透過當時寫上的條列清單回憶,寫下比較完整的體驗日記(這時候也可以善用 AI 語音輸入筆記:「利用 ChatGPT App 寫語音筆記,提升輸出效率的秘密武器」),例如常常出現的是加上親子之間用餐的特殊回憶故事。 這樣一來,經驗發生當下就可以留下有效的記錄,之後回憶時也能快速補充,而這則經驗筆記可以協助我未來有效的再次體驗,或是進化體驗。 下圖的筆記,是基隆一家我很愛去的咖啡館,筆記內容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每一次光顧,就利用上述方式留下一些經驗,每一次都可以有新發現,或是重溫上一次的美味,也很適合推薦給別人。 同樣的邏輯,用在比較複雜的工作新任務,也可以快速有效的幫助我累積出經驗筆記。 工作上很多時候我們接手的是全新的任務,自己沒做過,職場上甚至沒人可以教我們做,而且還找不到前面所說的基本知識架構、他人行動流程,這時候怎麼辦呢?就用前面餐廳經驗筆記的同樣邏輯,就能很快產出有效的經驗筆記。 以後會重複做類似的事情嗎? 第一次設計「思考牌卡」,以後有機會做類似產品,所以值得留下經驗筆記。 如果會,那剛剛做了哪些步驟? 完全不知道怎麼做完整計畫比較好?但無論如何可以先詢問、先做調查,就先把自己一步一步做了什麼行動記下來。 有沒有剛剛覺得可惜的地方,下次要多做什麼步驟? 一邊做一邊思考幾個問題:發現還要做什麼新行動?哪些行動原來不需要?哪些行動很重要?不小心漏掉什麼行動?這些都可以一邊做一邊記錄下來。 我之前曾經設計一套「思考牌卡」的產品,第一次做的時候,就是用上述流程,一邊做一邊留下經驗筆記,因為那時候真的不知道怎麼做,所以也沒有完整的規劃,就是持續的記錄「行動」、更新「行動」而已。 「行動」是經驗筆記最核心的內容,先即時記錄自己做了哪些行動,之後就能慢慢補充資料、心得、想法,但如果反過來做,反而無法快速有效留下經驗記錄,因為會被「沒有好想法」這個想法卡住。 在最緊急製作「思考牌卡」的過程中,我就是專注在收集自己到底做了什麼行動?之後還要做什麼行動?這件事情而已。 但等到這個任務進入後面階段,有了一些餘裕時,我確實有利用大概 30 分鐘的時間,把這段過程我做過的行動清單做一次「整理」,這個整理有點像是覆盤,補充下面這些內容(延伸閱讀:寫筆記的時機:什麼時候要收集、記錄、規劃或覆盤?我的經驗談): 把隨手記下的行動,重新調整出更正確的邏輯順序,建立主從層次,以後可以有更好的流程。 在隨手記下的行動中,標註不能遺漏的關鍵重點,加上心得註記。 在隨手記下的行動後,補充完成的相關資料。 想想下次如果加上什麼行動更好?也在這次就補充上去。 於是我在第一次完成「思考牌卡」任務後,留下了非常有效的經驗筆記,裡面有未來做類似產品的規劃方式、行動流程、相關資料、重點說明與效用心得。 後來我又做了好幾次類似產品,也有不同變化,但這則第一次留下的經驗筆記,都幫助我第二次後節省非常多時間、做起來更輕鬆、不會漏掉關鍵細節、隨時能找到需要的資料! 技巧四,以問題、任務為單位記錄,而非以日期,才能累積經驗架構 經驗筆記,如果有基本知識架構、他人或先前的行動架構,那麼會更有助於收集這次的經驗,也才能更有效成為我們提升效率的參考。 不過如果一開始真的沒有基本架構時,要做好經驗筆記,就有兩個重點,第一個是:先記錄行動。第二個則是:以問題、任務為單位記錄。 例如我要規劃幫助產品宣傳的線上活動,這是一個「任務」。或是我期待改進親子溝通中的各種狀況,這是一個「問題」。我要以這樣的任務、問題作為基本單位,開始經驗的記錄。 那反過來是怎樣呢?那就是日記式的經驗記錄,像是:「可能今天因為孩子要準備考試而跟我發生爭吵,我做了什麼行動,有什麼反省。今天有討論了宣傳線上活動的一些步驟,好像滿有效的。」如果用「日期」來記錄經驗,最後會發現經驗都是斷簡殘篇,就算記錄了,也無法產生下一次直接參考的知識架構、行動架構。 當以「任務」為單位時,我會像前面一樣,把這個任務的基本結構、他人行動先放入,然後自己在行動過程不斷記錄自己做了什麼新行動,有餘裕時調整一下更好的流程,或是加上一些心得補充。這樣一來,我們最後累積的就是完成這一個任務的完整經驗架構,而不是分散在很多不同日期的想法修正或意外補救。 當以「問題」為單位時,每一天發生的不同情況,如果可以歸因到共同要解決的問題,我們的經驗就能聚焦。 經驗筆記要有用,「聚焦」是很重要的,絕對不能發散,在共同的問題中找出經驗裡最好的行動流程,就是經驗筆記的價值。 例如過去四年來,我一直在調整親子溝通的相關經驗,我把這當作一個「聚焦的問題」,所以每一次發生跟溝通有關的情況,無論是跟孩子之間的計畫協調,還是出現情緒反擊,抑或是想要改進親子之間一些溝通壞習慣,我都把每一次的經驗集中在這一則親子溝通問題筆記中。 這則親子溝通筆記,它的實際經驗記錄情況大概是這樣: 發生親子間的問題,造成自己的挫折(或者慢慢的也會出現一些好的情況,發現問題被解決的快樂),我先問自己,這是親子溝通問題嗎? 如果是,我會打開這則親子溝通筆記,先快速記錄剛剛發生的事件(可以寫在任何地方,通常是開頭處),尤其先聚焦在我們彼此做了什麼「行動」的事實上,還不急著反思。 等到稍微冷靜,或是事情過後,有了一些想法,我會打開剛剛的行動記錄,加上補充。 累積一段時間,我會定期看一遍這則親子溝通筆記,重新整理裡面的知識架構、行動架構,把問題歸類,思考下一次怎麼做更好的解決辦法。 「經驗」需要累積,累積要有焦點,累積的目的是獲得我自己的知識、行動架構,下一次可以套用。 我在「防彈筆記法」相關課程中常常舉到這則筆記的例子,因為他確實是我持續累積了四年以上的真實案例,而且現在還在累積、修正經驗。 但也因為如此,在這裏面我總能隨時複習自己不小心遺忘的溝通心態,面對問題時用更正向的解決辦法去修正,然後慢慢看到好的結果出現。 透過上述四個經驗捕捉技巧,我們可以更即時、更有效的持續累積經驗,讓第二大腦不再只是資料儲存,而是真正實現高效解決生活、工作中真實問題的聰明工具。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讓我們一起來開始累積「經驗」為核心的第二大腦。 大家好,我是電腦玩物站長 Esor ,歡迎參考我的系列課程與書籍: 2024/6 最新著作上市,歡迎支持:《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 「個人數位生產力」線上課程(可使用電腦玩物老讀者折扣碼 ESOR500 ,獲得 500 元折價喔!)。 時間管理、筆記系統、AI 工具相關課程:「課程介紹連結」 著作:《防彈筆記法》 訂閱追蹤 podcast 節目:「高效人生商學院」(Apple podcast 訂閱、 Google Podcast 訂閱) 訂閱「電腦玩物電子報」,不定期出刊。 我的電子郵件是 [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筆記術、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問題,歡迎寫信跟我討論。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4個技巧幫我捕捉一閃而逝的「經驗筆記」,建立更實用的第二大腦)
電腦玩物 · 2024-11-14 12:36
Google 搜尋幫助我們快速找到來自不同網站的文章、報導,方便我們從不同角度的資料中深入研究各種見解,最後萃取出屬於我們自己的洞見。然而,有時候面對大量資料,我們需要的是即時整理或快速摘要,即使要深入研究之前也可以先有一個基本知識架構,這時候 AI 搜尋工具的價值就能突顯。 傳統搜尋 vs. AI 搜尋:各自的應用場景 傳統的 Google 搜尋最適合需要大量資訊來支持深入研究的情境,當我們需要針對某一主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從不同來源獲取各種詮釋、數據和觀點,再透過整理、分析形成系統化的知識,Google 搜尋無疑是首選。 然而,當我們只是想快速了解某個概念,或是獲取結構化的即時資訊,AI 搜尋工具如 ChatGPT Search 則帶來了不一樣的便捷,最新推出的 ChatGPT Search 就有下面幾種應用場景: 快速獲得大量資料的基本知識架構與摘要: 有時候,我們只想要快速掌握某個概念的基本詮釋,而不是進行深入研究或整理大量資料。例如,當我只是想要了解一個新興科技的基本原理,或是某個詞彙的背景意涵,這時候 AI 搜尋工具可以迅速幫我們找到相關資料,並生成簡潔的摘要,同時還能提供來源連接,讓知識有所本、有跡可循。 即時資訊的結構化整理,生成即時報導: 當我們需要快速掌握即時資訊,例如新聞事件、天氣預報、運動比賽成績或股票市場走勢時,AI 搜尋可以在我們還未進入大量資料篩選之前,先提供一個有結構性的快速報導或摘要。這樣的功能讓我們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掌握重點,而不用自己花時間瀏覽多個網站。 不只搜尋,而是報告大綱的生成: 在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時,AI 搜尋也能幫助我們快速梳理各種資料來源,生成這些資料的摘要後,提供一個有邏輯的思考架構。例如,當我需要撰寫一份報告或企劃時,可以利用 AI 搜尋工具產生初步的大綱,這個大綱既有資料來源的支持,又為我提供了清晰的架構。接著再結合傳統搜尋功能,進一步深入閱讀、吸收資訊,這樣可以更有效率地完成整個研究過程。 ChatGPT 最新開放的 AI Search 功能,具備下面幾個特色,可以滿足上面的應用情境: 自然語言搜尋 ChatGPT 允許用戶以自然的對話方式進行搜尋,省去關鍵字查詢的困難,並且可以通過後續問題深入了解更多內容。 合作夥伴與即時資訊 ChatGPT 與多家新聞和數據提供商合作,提供如天氣、股票、市場資料等即時資訊,並且以新的視覺化設計呈現。 多語言支援 搜尋功能現已支持多種語言,包括中文、英語、西班牙語、日語等,使更多用戶能以自己熟悉的語言與 ChatGPT 互動。 引用來源連結 搜尋結果中包含了來源連結,用戶可以通過這些連結深入了解相關資訊,確保獲得更多可信內容。 ChatGPT 搜尋功能目前對 Plus 和 Team 用戶開放,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向所有免費用戶逐步推廣。 目前,包括 ChatGPT Search 、Perplexity,以及微軟的 Copilot 等 AI 工具在爬梳網路資料和生成摘要的過程中,已經展現出不錯的準確性和即時性。這些工具提供的搜尋結果不僅能滿足一般資訊需求,更在專案企劃、學術研究和日常工作中,大幅提升工作與學習效率,使知識獲取更輕鬆、更快速。 如何使用 ChatGPT Search 功能? 我們有幾種啟動 ChatGPT Serch 的方式。 首先,在 ChatGPT 指令中指定要用「搜尋」來生成內容,這時候就會自動啟動搜尋功能。 或者,在聊天輸入欄位直接開啟「搜尋」按鈕,那麼無論怎麼提問,都會啟動網路搜尋資料的功能。 也可以安裝 OpenAI 提供的 ChatGPT Search 外掛套件,當使用瀏覽器的網址列搜尋時,就會直接替換成 ChatGPT 的搜尋與生成結果。 (如下圖所示, ChatGPT Search 啟動時,還會顯示「熱門搜尋」。) 用 AI 搜尋,生成特殊即時資訊的報導: 既然使用 AI 搜尋,那麼目的就不會「只是搜尋」。而是希望透過搜尋最新的、正確的資料,然後利用 ChatGPT 的「生成」能力,生成出我想要的答案。 這時候,最基本的 ChatGPT Search 應用,就是利用 AI 搜尋來「生成即時報導」。 例如透過搜尋,快速生成一篇明星藝人的演藝消息報導,雖然是 AI 撰寫的,但也很像是記者的「綜合報導」,而我們可以在一篇短文中快速看到這個新聞事件的相關消息,有興趣的話也可以點擊引用來源查看更深入的資料。 以前我們習慣用 Google 搜尋查天氣,而下面是 ChatGPT AI 搜尋的天氣報導結果,除了有綜合消息,針對天氣也可以呈現結構化的圖文資料。 我自己也喜歡追一些運動消息,利用 ChatGPT Search 來搜尋最新賽事比數、球員新聞,目前看起來都能正確搜尋到最新結果,並生成一篇即時報導。 善用 AI 「生成」的優點, AI 搜尋的好處就是可以快速「寫出」各種我們需要的主題的即時報導。 AI 搜尋也能獲得大量資料、引用來源: 但是也不要以為 ChatGPT Search 就是只有 AI 生成的內容,其實目前最新版本一樣可以像是 Google 搜尋得到大量的來源資料,需要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延伸去做深入研究。 例如我可以搜尋某地的最新旅遊景點,除了獲得 ChatGPT 寫出的景點推薦外,每一個地點後面都有引用來源,我可以點擊連結,查看相應的部落格文章。 當我想要找到大量參考資料時,只要打開 ChatGPT Search 生成結果最下方的引用資料清單,就可以獲得像是 Google 搜尋結果那樣的網頁列表。 AI 搜尋並摘要大量資料內容: ChatGPT Search 可以「搜尋」,又能「生成」,兩者結合,我們還可以利用這個工具來深入摘要各種內容。 例如我想了解自己《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這本書的特點、網路評價,我試著用 ChatGPT Search 搜尋與生成看看。 結果他從幾個介紹網頁摘要出一個簡單但具體的內容介紹,也摘要了一些讀者評價,並提供給我大量的參考資料來源。 我再試著請他分析一下「防彈筆記法」目前有哪些實際應用案例,ChatGPT Search 很好的完成任務,幫我搜尋到網路上多篇延伸應用案例文章,並幫我摘要生成案例解析內容。 我們可以這樣想,當我有大量資料需要研究,我可以利用 ChatGPT Search 進行搜尋與摘要,幫助我先建立知識架構,又能快速延伸到進階資料中。 利用 ChatGPT 優勢進行整理、改寫、延伸內容: ChatGPT 的優點是一個對話聊天工具,我可以在一系列的來回問答中,逐步地整理資料、改寫方向,最後完成我需要的延伸內容。 而結合 ChatGPT Search ,我們可以更有效的利用 AI 輸入資料、整理資料、輸出內容。 下面做個有趣的應用測試。 我先詢問(搜尋)最近看完的一部電影的影評摘要。 然後請 ChatGPT Search 進一步根據前面的影評,推薦更多相關的電影。 然後再請 ChatGPT 根據前面找到的結果,進一步作深入的搜尋,找出每一部電影的資料,並製作成表格。 有了這些電影資料的梳理,我請 ChatGPT 進一步結合搜尋與生成,寫出介紹這類型電影的影評短文。 透過一系列的 ChatGPT Search 搜尋、追問與生成,可以更有效率地完成資料輸入與輸出的流程。 例如我在撰寫這篇文章時,也有利用 ChatGPT Search 功能,請他搜尋已經有的應用教學文章,並提供給我一個刺激想法的文章大綱,雖然我最後沒有百分之百使用,但對一開啟的啟動也很有幫助。 整體來說,我覺得目前最新版的 ChatGPT Search 是很實用的,不只是他已經可以很大程度正確搜尋到資料,並且利用 AI 摘要、生成的能力,可以做出更多原本傳統搜尋做不到的延伸應用:AI 寫即時報導、深入摘要、表格整理、改寫成報告大綱。 很值得試試看。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一步研究: ChatGPT 關鍵提示語技巧 2024 更新,我實驗了一年的 AI 工作流程總整理:2024 我和 ChatGPT AI 工具如何一起工作,提示語、常用案例指南 ChatGPT 交談分類法:ChatGPT 的 PARA 聊天室分類法:增強 AI 協作威力實戰案例分享 一般人最好上手且有效的 ChatGPT 提問法,以生成英文練習題為例 ChatGPT 提示語說明書:通用三層結構與 9 個技巧提高 AI 生產力 ChatGPT 五種助理教練提示語分享:目標規劃、寫作、學習到教學 ChatGPT 特殊功能 ChatGPT 圖文混合提問 9 種超能力:程式、教育、學習到行銷應用 用 ChatGPT 開啟修改 Excel、 Google 試算表教學!分析數據生成圖表 利用 ChatGPT App 寫語音筆記,提升輸出效率的秘密武器 ChatGPT o1 會思考的 AI 新舊版實測比較表格:翻譯、摘要、企劃、文案與寫程式 ChatGPT Canvas 全新 AI 寫作、程式碼編輯工具,不再只能對話! ChatGPT 進階語音對話純測試心得:腦力激盪、即時口譯、冥想教練,台語也能通 ChatGPT Search 實測:用 AI 搜尋生成即時報導、摘要文章、整理改寫內容 ChatGPT 與 AI 工具的第二大腦與學習應用 AI 如何與寫筆記結合?我最常利用的 6 種提升筆記效率功能與案例 讓 AI 成為閱讀助手, ChatGPT 摘要、翻譯與學習筆記提示語分享 把 Claude AI 當作免費強大的PDF 文件、論文文獻摘要研究工具 SciSpace 論文研究 AI 助手,中文文獻問答、摘要引用與報告改寫 3個 ChatGPT 輸入到輸出實驗,第二大腦筆記用 AI 煉成文章報告 ChatGPT 與 AI 工具的工作效率應用 讓 ChatGPT 教你如何利用 ChatGPT ,快速問對問題解決工作痛點 ChatGPT 幫我不懂程式碼也能寫出番茄鐘待辦清單工具,實測心得 用 ChatGPT 快速將會議語音逐字稿轉成完美文章表格的 5 個技巧 Buzz 用 AI 一鍵影音轉文字:免費準確的語音轉字幕、逐字稿軟體 Gamma 用 AI 幫你設計簡報、網頁,瞬間完成戲劇化版面內容 AI 繪圖工具應用 畫張圖說得更清楚! Napkin 用 AI 幫你的簡報文章手繪視覺思考圖 ChatGPT DALL-E 3 的7個特殊 AI 繪圖應用教學,勝過 Midjourney 我如何訓練 ChatGPT 撰寫 Midjourney 提示語?AI 繪圖四個階段 Recraft 免費 AI 繪圖工具快速生成獨特 ICON 圖示與向量插圖教學 AI 相關生產力工具 Google NotebookLM 免費中文 AI 筆記實例教學,老師、學生、創作者利器 Google NotebookLM 影音升級:用 AI 學習英文 YouTube 影片、 整理大量錄音檔最佳工具 Claude 一分鐘做出亂數抽籤工具、貪吃蛇遊戲,與 ChatGPT 對比 Google Bard 免費升級 Gemini Pro 好用嗎?實測生成圖片、分析長文、內容查證 Notion AI 筆記實測:自動用中文寫報告大綱、會議待辦、行銷文案 大家好,我是電腦玩物站長 Esor ,歡迎參考我的系列課程與書籍: 2024/6 最新著作上市,歡迎支持:《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 「個人數位生產力」線上課程(可使用電腦玩物老讀者折扣碼 ESOR500 ,獲得 500 元折價喔!)。 時間管理、筆記系統、AI 工具相關課程:「課程介紹連結」 著作:《防彈筆記法》 訂閱追蹤 podcast 節目:「高效人生商學院」(Apple podcast 訂閱、 Google Podcast 訂閱) 訂閱「電腦玩物電子報」,不定期出刊。 我的電子郵件是 [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筆記術、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問題,歡迎寫信跟我討論。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ChatGPT Search 實測:用 AI 搜尋生成即時報導、摘要文章、整理改寫內容)
電腦玩物 · 2024-11-01 22:58
Notion 前幾天的發布會推出了不少新功能,而其中一個無論免費、付費用戶都立即可用的更新,就是「表單( Forms)」。相信習慣線上文書作業的朋友都會「表單」不陌生,像是「 Google 表單」可以用來設計簡易的報名網頁、收集客服回饋,甚至用來處理團隊的工作狀態回報,乃至於記帳。(延伸教學:Google 表單不是只能做問卷, 你沒想到的10個活用案例教學) 我之前分享過利用 Google 表單來設計記帳工具,或是工作狀態回報的系統,好處就是「表單」方便填寫,填寫時不容易出錯,但可以設計出固定的資料格式,於是最後表單收集的回饋結果,就可以統整成有利於統計結算的試算表、資料庫。 Notion 最近推出的表單工具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旨在解決在資料管理和文件協作過程中的一個核心問題: 如何讓團隊成員、服務對象能夠更準確、更快速地輸入內容?「表單」這項新功能可以用來建立更有效的工作流程,並且和 Notion 的資料庫無縫整合。 或許你曾經嘗試在 Notion 的資料庫中進行團隊協作,但要讓每位成員都能學會 Notion 的功能,並在資料庫中正確填寫各種屬性欄位,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學習和準備時間。此外,在複雜的資料庫中填寫資料也容易出錯。這時候,表單工具就能夠發揮它的優勢。 透過表單工具,你可以設計出多種協作表單,這樣的表單不僅使得團隊在專案資料庫的協作流程更簡單順暢,還能確保最終資料的格式正確,方便後續統計與管理。如: 工作進度與回報表單:讓團隊成員能夠快速填寫進度並回報問題。 問題解決與回報表單:幫助快速反映問題狀況並進行後續處理。 專案任務新增表單:以更簡單直觀的方式新增專案任務。 Notion 近期也強調了他們的公開網頁設計功能,可以用來建立如產品介紹頁面、活動宣傳頁面或是個人服務的宣傳網站。而當這些公開頁面與表單功能結合時,會衍生出許多應用場景: 電子報訂閱系統:透過簡單的表單,讓訪客輕鬆訂閱你的電子報。 活動報名表單:為活動設計報名表單,讓參加者快速登記。 讀者社群的回饋表單:收集讀者或用戶的意見和反饋。 Notion 作為新時代的專案團隊協作工具、個人管理系統,表單工具的加入讓 Notion 在資料輸入、任務管理和公開展示等方面都變得更加靈活和高效。 Notion 表單基本操作教學: 讓我們先來看看 Notion 「表單」有哪些基本功能。 首先,你可以在建立新資料庫,或是新增資料庫的瀏覽模式時,選擇新的「表單」模式。 我們可以從「表單」開始去建立一個資料庫,也可以為既有的資料庫新增方便填寫資料的表單。(後續會有應用案例) 關於資料庫操作,可參考:Notion 資料庫管理圖解教學,活用連結分頁節省時間掌控大量專案。 建立表單後,目前的 Notion form 擁有一些基本的問題格式,選擇、問答題,輸入專屬格式的郵件、日期等等,還支援上傳檔案文件。 不過沒有特殊的評分、表格選項等表單功能。 Notion 表單嚴格來說就是資料庫屬性欄位的對應。 在表單的版面上, Notion form 可以設計封面圖,但表單(問卷)本身無法作太多圖文的排版,就是很單純的問答流程。 另外,因為 Notion form 對應的是資料庫,所以在所有問題中,一定要有一個「標題」的問題(例如電子報訂閱系統的使用者名稱、新增任務系統的任務名稱),這會做為 Notion 資料庫的第一欄內容。 接著,名為「多選題」的格式,可以手動調整是要多選,還是單選。這邊其實就是對應 Notion 資料庫的屬性欄位。 設計完成,我們可以在右上方選擇「共享表單」,如果設定為公開,可以獲得公開網址,讓所有人填寫內容。 你可以玩玩看我的測試版本: https://esorhuang.notion.site/12d5b00966b180989f14fafd0a1100e7?pvs=105 打開表單填寫網址,獲得權限的任何人都能填寫內容。 而設定者就可以在後台的資料庫,獲得所有的資料。 結合 Notion 千變萬化的資料庫模式,可以做出不同需要的資料管理。 Notion 表單製作訂閱系統案例: 我自己很常利用 Notion 來製作產品相關網頁,公開後,就是方便實用的網站。 而這時候,我可以用「另外一個 Notion 頁面」來建立表單並設定為公開,把表單網址插入 Notion 網頁,用在收集客戶名單、進行客服回報,甚至簡單的報名系統。 不過,目前不太適合在公開的 Notion 頁面內「直接插入表單資料庫」,因為這樣雖然表單可以公開看到,但後臺收集的資料也會變成公開可見。 Notion 表單協助專案快速新增任務流程案例: 如果我有一個既有的團隊任務管理系統,我可以為這個團隊資料庫新增一個「表單瀏覽模式」,這時候這個表單預設只有資料庫的團隊成員可以看到並使用。 Notion 會根據資料庫既有的屬性欄位,直接幫我們製作好表單上的問題。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方便團隊合作者「更簡單、準確」的在資料庫新增資料條目 只要利用上述表單快速填寫,就能把一個新任務加入資料庫中,也不會出錯。 整體來說, Notion 是一個資料庫、文件,甚至網頁的管理系統,而「表單」讓這個新世代的文書系統可以更進一步,非常值得利用看看。 對 Notion 有興趣的朋友還可進一步參考: 完整整理邏輯 打造 Notion 防彈筆記系統教學:建立大腦防護罩,抵抗混亂工作 用 Notion 整理閱讀學習、研究筆記資料庫,超完整的圖解教學 基礎入門認識 Notion 筆記軟體推出網頁全文擷取外掛與自動匯入 Evernote Notion 全新個人免費版,開放無限數量的 block 筆記內容頁面 熟練這 13 個 Notion 快捷鍵,編輯 Block 、跳轉頁面更直覺快速 關鍵功能教學: Notion 表單兩個應用案例教學:建立客服網頁,讓專案團隊回報資料更方便 用 Notion Dependencies 設計自動排程專案管理行事曆,模板分享 把 Notion 頁面轉成 wiki 模式,維護團隊知識庫、專案任務新方法 Notion 節省時間的「按鈕」神器:解鎖高效工作流程 6 個實戰案例 Notion 資料庫管理圖解教學,活用連結分頁節省時間掌控大量專案 Notion Synced blocks 三大活用案例教學,超省時間的跨頁面同步內容 Notion 新行事曆整合 Notion 所有資料庫任務與 Google 日曆行程 Notion 推出自動反向連結功能,如何利用在專案管理、知識研究? 如何活用 Notion 反向連結,快速建立聚焦目標的每日行動清單 Notion 自訂範本 2 大活用:養成每日好習慣、快速拆解任務SOP Notion Timeline 時間軸功能,繪製專案進度甘特圖的 11 個技巧 Notion 推出簡單表格功能教學,複製貼上表格不用再變成資料庫 活用 Notion Status 設計輕鬆追蹤進度、勾選確認的專案待辦清單 Notion AI 筆記實測:自動用中文寫報告大綱、任務規劃、行銷文案 進階應用案例 從零開始用 Notion 快速打造一個美觀又專業的旅行計畫筆記 Notion 職場專案管理實例圖解教學:排程進度、整理資料方法 Notion 實踐 GTD 時間管理法,與每週行動清單的流程圖解教學 Notion 實踐子彈筆記術的模板教學,不是從子彈行動清單開始 大家好,我是電腦玩物站長 Esor ,歡迎參考我的系列課程與書籍: 2024/6 最新著作上市,歡迎支持:《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 「個人數位生產力」線上課程(可使用電腦玩物老讀者折扣碼 ESOR500 ,獲得 500 元折價喔!)。 時間管理、筆記系統、AI 工具相關課程:「課程介紹連結」 著作:《防彈筆記法》 訂閱追蹤 podcast 節目:「高效人生商學院」(Apple podcast 訂閱、 Google Podcast 訂閱) 訂閱「電腦玩物電子報」,不定期出刊。 我的電子郵件是 [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筆記術、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問題,歡迎寫信跟我討論。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Notion 表單兩個應用案例教學:建立客服網頁,讓專案團隊回報資料更方便)
電腦玩物 · 2024-10-30 19:26
AI 工具對於教學、學習來說是很好的幫手,他當然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學習,但如果需要製作、整理學習過程的教材、筆記,乃至於需要一個練習的對象,這時候 AI 工具確實是快速而有效的選擇。例如我在電腦玩物就介紹過一系列 AI 學習的相關應用: 實測 Claude AI 將一篇枯燥論文,生成老師給孩子的網頁互動遊戲 畫張圖說得更清楚! Napkin 用 AI 幫你的簡報文章手繪視覺思考圖 一鍵自動生成知識地圖,Heuristica 用AI心智圖工具輔助知識學習 AI 如何與寫筆記結合?我最常利用的 6 種提升筆記效率功能與案例 讓 AI 成為閱讀助手, ChatGPT 摘要、翻譯與學習筆記提示語分享 ChatGPT 進階語音對話純測試心得:腦力激盪、即時口譯、冥想教練,台語也能通 今天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常常應用的一個 AI 流程:讓 AI 工具拆解手邊的資料、文章、教材,設計有效的測驗練習題目。這篇文章主要聚焦的是類似記憶卡片的問答題,但其實轉化一下,要設計選擇題等也不是難事。 我自己會用在下面幾種用途: 有時候企業內訓時,會需要針對上課內容設計課後測驗。這時候可以上傳我自己的教材,請 AI 設計出是非題、選擇題。 有時候小孩有一些功課要複習,需要一些題目練習。我可以上傳課文、單字等內容的 PDF 或照片,請 AI 拆解出適合的問答題、填空題、選擇題,當作我和小孩的互動學習練習。 或是我自己在學習某種知識,需要強化理解。把相關論文、文章上傳,請 AI 拆解出記憶卡片、問答測驗,輔助我的學習,強化我的記憶。 工具一:「 Revisely 」 最近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 AI 工具:「 Revisely 」,它可以讓我們上傳一篇論文的PDF,或者你的教材資料 PDF,接著用 AI 幫我們分析,快速製作出各種練習測驗的題庫。並且可以設計成記憶閃卡(flashcards)的模式,方便記憶,方便自己測驗。 也就是說,「 Revisely 」會直接分析整份 PDF 文件內容,從內容中設計出題目跟答案,讓我們可以快速地進行一些有效的重點記憶複習。相信這樣的練習,大家在準備考試,或者老師在出給學生的測驗題目時,都會用到類似方法。 最有效的學習就是:懂得問問題,懂得回答解決問題。 我們自己要在資料當中抽練出重點的題目,然後把資料中的內容轉換、精簡成有效的回答,這其實是一個花時間且並不容易的過程。 而「 Revisely 」這個AI工具,它就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把原本只是各種雜亂資料介紹的研究報告,重新梳理成有問有答的學習測驗,而且速度非常快,效果也非常好。 下面我測試了一篇關於 ESG 的英文研究論文,請它快速幫我拆解成問答的記憶卡片。AI 在很短的時間裡面拆出了三十幾個問答,並且可以設定成「繁體中文」的提問跟回答的內容。 歡迎查看我下面測試的成果: https://revisely.com/flashcards/packs/rzrfX 「 Revisely 」還會直接提供給我們一個練習網頁,我們可以在上面翻題目卡片,練習回答,確認自己的回答對不對。 如果對於精簡扼要的回答還不理解,想要有一些更深入的解釋,它還提供了延伸解釋。當然,這些回答與解釋都是來自於原始研究論文的摘要。 最後,這些問答測驗可以下載為許多格式的檔案,例如也是記憶卡片類型的 Anki,或是直接變成 PDF、 Excel 測驗文件。 這樣的一個工具,我覺得對於教學者、學習者來說都非常有用。老師手邊有一些教材,這時候可以快速的利用這個工具拆解出有效的問答,說不定可以成為課堂當中的問答互動,或者成為測驗考卷當中的題目草稿。學生可能有很多要學習的論文素材,可以利用這個工具快速做一個練習測驗,測驗自己的學習效果。 工具二:Google NotebookLM 前面介紹的「 Revisely 」雖然可以很專業的設計出一篇文章、一篇論文的各種練習測驗題目,不過它其實是一個付費版的工具。如果要持續使用剛才的功能,在第一次基本的免費測試之後,接下來基本上要付費才能夠有 AI 生成記憶卡片的能力。 如果我們也希望用同樣的工作流程讓 AI 可以解析我們提供的文件,然後幫我們拆解出裡面可以強化學習、強化練習的測驗題目,那麼我們還有幾個可以使用的工具。 首先是最近很流行的 Google NotebookLM (延伸教學:Google NotebookLM 免費中文 AI 筆記實例教學,老師、學生、創作者利器),我們可以在筆記本裡上傳需要學習的各種論文文件的PDF,透過設計指令的方式請它提供相關的測驗練習題目。 我使用的指令如下,即使是英文文件,因為我是用中文提問,也直接就轉出中文的問答內容: 你是一位 ESG 企業永續報告專家,請幫我拆解出學習 ESG 的問答題目。請一步一步分析,先仔細閱讀文件資料,找出有特色的專有名詞、概念、策略、案例,針對這些內容設計一問一答的記憶卡片練習,用大綱列出記憶卡片清單。 Google NotebookLM 的優點是可以在問答中加入引用來源,方便我們快速跳回原始文件的相應段落,這樣更能強化學習的效果。 工具三:ChatGPT 現在 ChatGPT 的免費帳號也有定時定量的「額度」可以上傳 PDF 文件檔案進行分析,所以大家也可以試試看利用 ChatGPT 拆解 PDF 並製作問答測驗題目。 我上傳同樣的 ESG 文件後,利用同樣的指令(這個指令其實針對 ChatGPT 的效果更好): 你是一位 ESG 企業永續報告專家,請幫我拆解出學習 ESG 的問答題目。請一步一步分析,先仔細閱讀文件資料,找出有特色的專有名詞、概念、策略、案例,針對這些內容設計一問一答的記憶卡片練習,用大綱列出記憶卡片清單。 同樣產出了很好的問答題目。 這三種 AI 工具,都可以幫助我們自動拆解一份文件,變成問答題庫,無論用在練習,強化理解,還是輔助記憶,都有一定的幫助,他們也有各自特色: Revisely 是一個付費工具,適合專業設計記憶卡片。 Google NotebookLM 是一個免費工具,能方便地引用來源。 ChatGPT 的免費帳號也有類似功能,但需要善用提問來獲取高品質的測驗題目。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看。 大家好,我是電腦玩物站長 Esor ,歡迎參考我的系列課程與書籍: 2024/6 最新著作上市,歡迎支持:《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 「個人數位生產力」線上課程(可使用電腦玩物老讀者折扣碼 ESOR500 ,獲得 500 元折價喔!)。 時間管理、筆記系統、AI 工具相關課程:「課程介紹連結」 著作:《防彈筆記法》 訂閱追蹤 podcast 節目:「高效人生商學院」(Apple podcast 訂閱、 Google Podcast 訂閱) 訂閱「電腦玩物電子報」,不定期出刊。 我的電子郵件是 [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筆記術、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問題,歡迎寫信跟我討論。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3種 AI 工具自動拆解教材、論文PDF,生成練習題庫!老師學生必備)
電腦玩物 · 2024-10-24 20:27
這一年來,Evernote 換了新團隊、新公司後,整個系統、功能、甚至介面的使用流程,以及筆記同步編輯的速度,都有了許多的改進與提升。我也看到新的團隊在 Twitter 上非常認真地分享他們的改進策略與進度,讓我這位多年使用者仍然繼續使用下去。 在這一年裡,Evernote 加入了許多與 AI 相關的功能,除了我之前介紹過的 AI 搜尋(Evernote 新一代 AI 搜尋實測,解析從 AI 過濾到 AI 摘要第二大腦筆記),還有: AI 錄音檔轉文字 AI 圖片 OCR 解析出文字內容(手寫也可以) AI 筆記編輯(協助翻譯、修正、改寫等) 這些功能對我的筆記資料整理流程都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尤其前面兩個對於會議筆記、資料整理有很大幫助,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我的應用案例。 首先是語音筆記功能的利用。之前我在電腦玩物上寫過如何利用 ChatGPT 來做語音筆記的相關功能。(延伸教學:用 ChatGPT 快速將會議語音逐字稿轉成完美文章表格的 5 個技巧)從辨識錯字和修飾文句的角度來看,ChatGPT 處理後的逐字稿效果更佳。 但我最近更常使用 Evernote 內建的語音筆記,結合 AI 轉錄成文字,效果也不錯,而且更符合會議筆記需求,為什麼呢?下面讓我說明。 只需開啟 Evernote 的錄音功能,就可以在筆記中插入當前的錄音檔案,比起直接語音轉成文字,這可以保留錄音檔案以便後續使用,例如可以將錄音檔案上傳到我最近介紹的 Google NotebookLM,建立一個錄音檔案的知識庫。(延伸教學:Google NotebookLM 影音升級:用 AI 學習英文 YouTube 影片、 整理大量錄音檔最佳工具) 此外,這樣的錄音檔案現在也可以利用 Evernote 的 AI 功能轉錄成筆記。雖然無法透過自訂額外的 AI 指令來轉換成我想要的特殊格式,但辨識成基本的繁體中文、進行通順的修正等是相當準確的。 甚至有時候,當它解析我的語音內容時,還會自動幫我加上像是清單的格式整理,使其看起來更像是一篇筆記的內容。 事實上,這篇文章,我就是先在 Evernote 筆記上錄音說出我的想法,然後用 Evernote AI 轉錄出文字,完成草稿部分然後再修改而成的。 總結一下 Evernote 錄音檔案用 AI 轉錄成文字的特色,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可轉錄時間較長的錄音檔案為繁體中文文字。 可以用 AI 進行基本的錯字辨識、修正,並加上標點符號及段落分隔功能。 結合 Evernote 的其他功能, AI 會幫助我們將文字修正成更有結構與格式的筆記(例如重點清單)。 會額外保留錄音檔案,以便進行其他相關用途。 因此,我現在在做筆記、寫文章,以及做會議記錄的時候,經常直接利用 Evernote 上述功能來處理。 以會議來說,會議中假如可以打開筆電,我一定也會同時打開 Evernote 任務筆記,講到重點時直接按下筆記中的錄音,在筆記中留下錄音檔案,然後會議後(或會議中按下轉錄),就能直接轉成文字。 整個流程十分順暢,完全不會干擾會議進行,但是又能快速產生會議筆記。 接下來,最近 Evernote 加入的 AI OCR 圖片辨識,在面對中文、英文、日文等各種不同語言內容的時候,表現也很不錯。實際轉換出來的效果,已經達到很實用的筆記整理需求。 而且不只是一些資料圖片,像是手寫的筆記,只要文字不要太潦草,也都可以達到一定程度的辨識。 以我原本防彈筆記的原則,我本來就會把一個任務的各種碎片資料放進筆記當中, Evernote 筆記中可能包含了很多功能操作的截圖,或者在開會溝通過程中拿到的資料圖片,乃至於會議的手寫筆記。 而現在我就可以更快的利用這個 AI 轉錄圖片的功能,快速把裡面的內容轉換成文字筆記。 無論是會議當中的錄音檔,還是會議中的手寫筆記,在 Evernote 上可以先透過錄音、拍照快速記錄,然後結合 Evernote AI 功能轉換成文字筆記,節省許多的整理時間,值得還在使用 Evernote 的朋友試試看。 大家好,我是電腦玩物站長 Esor ,歡迎參考我的系列課程與書籍: 2024/6 最新著作上市,歡迎支持:《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 「個人數位生產力」線上課程(可使用電腦玩物老讀者折扣碼 ESOR500 ,獲得 500 元折價喔!)。 時間管理、筆記系統、AI 工具相關課程:「課程介紹連結」 著作:《防彈筆記法》 訂閱追蹤 podcast 節目:「高效人生商學院」(Apple podcast 訂閱、 Google Podcast 訂閱) 訂閱「電腦玩物電子報」,不定期出刊。 我的電子郵件是 [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筆記術、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問題,歡迎寫信跟我討論。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會議記錄不麻煩!我常用兩個 Evernote AI 功能整理錄音、手寫筆記)
電腦玩物 · 2024-10-19 18:23
當你在使用 Google 文件處理報告和整理資料的過程中,是否曾經遇到下面這些困擾呢?在協作中容易因不同文件分散導致找不到最新版本或相關資料?長文檔中難以快速找到不同章節或重點內容,影響效率?花費時間整理資料夾,卻還是沒辦法更高效地整理專案、報告、書稿等文件資料? 當我們在 Google 雲端硬碟多人協作專案時,專案一複雜,文件就變多,常常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去整理資料夾,但最後大家也容易搞不清楚最新版本的文件到底在哪裡,搞不清楚到底應該處理哪一份文件才好。 或者,在我和作者一起撰寫書籍的過程中,一本書可能有十萬字以上的內容,我們希望能夠在同一份 Google 文件中共同編輯與協作,然而,文件過於冗長的時候,即使有大綱目錄功能,還是會載入速度變慢,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 不管是你正在進行一項專案、處理論文研究報告,還是撰寫書稿,如果能夠集中管理所有文件內容,又能清楚分類、排序,那麼整個管理過程就會變得輕鬆很多。 Google 文件最新推出的「分頁功能」就可以更有效解決上述的問題,讓我們在處理大量專案文件、整理研究資料庫時,不再需要多次切換文件,透過集中管理與協作,並做出簡單直接的分層排序,從而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Google 文件的「分頁功能」目前開始逐步對所有用戶開放,你可以看看自己的文件是否獲得相關新功能。 「分頁」有這些功能特性: 一份文件中可以建立分頁(類似子文件頁面,當資料都在一份文件中,但可以分層管理) 分頁清單本身還可以分層、排序(於是可以設計專案的輕重緩急邏輯) 每個分頁有專屬連結(所以可以分享單獨分頁,連結到其他文件、檔案中使用) 可以收合分頁與分頁大綱(讓整理清單可長、可短,方便瀏覽與使用) 分頁標題可以命名、加上表情符號(讓每個分頁的用途、重點更明顯) 我目前開始把 Google 文件的「分頁」用在下面用途,你也可以試試看: 把一個專案的所有文件統一管理(例如:目標文件、規格文件、進度文件、銷售文件等等,全部在一份協作文件中用分業管理)(例如:一個課程的所有教學相關文件統一在一份文件管理) 讓超長文件有更好的分層管理(例如:一本書、一篇論文的不同章節) 例行文件的統一管理(例如:一個專案的多次會議記錄,可以在一份文件中排序)(例如:用一個文件建立內部資料手冊與知識庫管理) 專案、報告任務的分配(例如:用一份文件建立每個協作者的任務文件並統一管理) 如果再把這樣的 Google 文件,連結到「Google NotebookLM 免費中文 AI 筆記實例教學,老師、學生、創作者利器」建立 AI 資料庫,那麼工作流程的效率就有更大幅度的提升。 下面我就用一個模擬案例,實際示範看看 Google 文件「分頁」的功能與效用。 例如有了「分頁」,我可以把《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這本書的文稿協作、目標企劃、行銷方案等等文件,「統一」在一個文件中進行管理,只要用「分頁」來區隔即可。 每一個「分頁」就像是一份獨立的 Google 文件,只是現在集中在一個專案頁面中一起管理。點進某一個分頁,我們可以編輯、瀏覽該分頁的內容,在左邊切換分頁,才能看到不同子頁面中的內容。 「分頁」本身可以分層,排序,這個簡單功能有很大的效用,我可以拖曳移動左方的分頁清單,自由調整每個分頁的排序,可以視作調整論文章節順序、專案處理次序的概念。 透過「分頁」的分層,則可以建立章節層次、主從任務的結構。這要比通常雜亂的資料夾有效得多, 「分頁」的標題可以自己重新命名,或是加上表情符號,這樣可以更清楚的標示分頁的重點。 有一個很棒的特性是,每一個分頁都有一個「專屬連結」。 於是我可以分享這個分頁的專屬連結給其他人,或是放入其他工具中,這樣一來,到時候點擊連結便可以直接跳到相應分頁,不會在龐大的文件中亂掉。 原本的標題大綱還是存在的,可以直接在分頁清單中打開、關閉大綱,方便自己快速跳轉到需要的段落,或是精簡自己的瀏覽清單。 我還額外測試了一些「分頁」功能的限制,包含: 匯出、下載文件時會怎樣(例如要下載成 PDF)?只能匯出當下這個分頁,沒辦法匯出所有分頁的總文件。 計算字數時會怎樣?只會計算當下這個分頁的字數。 建立 Google 文件副本時?則會建立完整文件,所有分頁的副本。 不同分頁是否可以設定不同協作權限?目前無法,共用時只能一次共用整份文件(所有分頁)。 我自己是希望 Google 文件的「分頁」在後面這些限制上可以更有彈性,例如有時候我會想要繪出整份文件,或是想要計算所有分頁的總字數,希望以後這些功能會慢慢調整。 但無論如何,平常用 Google 文件管理專案、撰寫報告的朋友,現在值得用「分頁」,更集中有效的管理你的分散文件。 大家好,我是電腦玩物站長 Esor ,歡迎參考我的系列課程與書籍: 2024/6 最新著作上市,歡迎支持:《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 「個人數位生產力」線上課程(可使用電腦玩物老讀者折扣碼 ESOR500 ,獲得 500 元折價喔!)。 時間管理、筆記系統、AI 工具相關課程:「課程介紹連結」 著作:《防彈筆記法》 訂閱追蹤 podcast 節目:「高效人生商學院」(Apple podcast 訂閱、 Google Podcast 訂閱) 訂閱「電腦玩物電子報」,不定期出刊。 我的電子郵件是 [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筆記術、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問題,歡迎寫信跟我討論。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Google 文件推出「分頁」,高效整理專案文件、論文研究資料庫)
電腦玩物 · 2024-10-12 13:06
最近,我協助「查特普拉斯」的樂咖老師完成了他的最新著作《ChatGPT × Excel 自動化工作聖經》。這本書其實不需要我花太多力氣推廣,因為它早已在電腦類書籍排行榜上名列前茅,長時間穩居前兩名,並且獲得了許多讀者的好評。 在企劃與製作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們鎖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焦點:不再使用傳統的方式學習 Excel,而是要在這個 AI 時代,真正從 AI 出發,透過 ChatGPT 幫助我們處理 Excel 原本那些複雜的公式與 VBA 程式碼。學會這些核心技巧後,無論是 Excel 還是 Google 試算表,都能夠輕鬆應用。 雖然我自己平時並不用 Excel,而是使用 Google 試算表,但我發現這本書中的邏輯其實完全適用於 Google 試算表。對我來說,這帶來了一個很大的改變——過去面對繁瑣的資料整理或計算時,由於我對函數公式或程式碼並不熟悉,常常選擇慢慢手動複製、貼上、調整或計算。然而,現在我因為跟著樂咖老師做這本書一年的時間,當然也學會了樂咖老師分享的這套利用 ChatGPT 處理公式與程式碼的邏輯,所以我會主動詢問 AI,通常也能夠立即獲得有效的公式,並且直接應用在我慣用的 Google 試算表上。 這讓我能延伸設計出許多過去沒有嘗試過的流程,例如: 有些原本我用筆記整理的數據資料,現在會嘗試放在 Google 試算表中製作出可以「自動」統計分析的工具,幫助自己節省大量時間,提升工作效率。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我最近應用的案例——利用 ChatGPT 設計了一個可以自動計算和規劃電動車里程電量的 Google 試算表,這個表格不僅讓我能夠輕鬆「預先」規劃每次出差或旅行的充電和行駛計畫,不再有里程焦慮,而且整個過程就是在 ChatGPT 進行提問, 10 分鐘內完成所有一個我之前從來沒有想過可以這樣做的公式與表格設計! 讓 AI 建議我試算表的表格欄位設計 首先,第一步,我想要做一個可以幫我規劃電動車里程的試算表,但說實在的,我對於要設計哪些欄位並沒有太多概念。 最近我換開電動車一段時間了,在自己的筆記中累積了一些相關的數據資料,基本上日常駕駛不需要特別關注里程、電量,電動車內建的導航也有各種工具可以很好的計算電量。 不過,由於我家裡沒辦法安裝充電樁,都是在外面停車場的慢充或超充充電,所以每當我接下來幾天有特殊行程需要去比較遠的地方上課、開會,或者在長途旅行前,加上我每天都有上下班的開車通勤需求,確實會想要提前幾天做好充電或行程的規劃。 在 ChatGPT 裡面,我有一個專門討論與學習電動車的對話頻道,這幾個月來,我一直在這個頻道裡跟 AI 討論使用電動車的各種問題、心得,甚至是相關的數據。因此,我就請 ChatGPT 根據我們之前討論過的使用經驗和數據,並以一個 Google 試算表專家的角度,幫我設計出一個適合的試算表,來作為未來自動規劃電動車旅程的工具。 這其中結合了我之前在文章中分享過的:運用 PARA 的 ChatGPT 聊天室分類技巧(延伸閱讀:ChatGPT 的 PARA 聊天室分類法:增強 AI 協作威力實戰案例分享)。我很喜歡在同一個討論串聊天室中,針對某一個專案主題,進行長時間的反覆討論。而當我對這個專案有新的需求時,我可以請 ChatGPT 總結前面聊天討論的數據資料和細節,做出一個更有效針對我的需求的延伸規劃或總結。 這次,我正是利用這樣的方式,讓 ChatGPT 總結前面我跟他討論過的需求、數據,幫我設計了一個能自動進行電動車電量旅程規劃的試算表建議欄位。它的建議讓我馬上明白了如何設計這個試算表:AI 推薦我可以設定一個平均電耗紀錄工作表、一個自動計算新里程電量的預估表,讓兩個工作表串連並計算。 讓 AI 寫出兩個工作表的串連公式 接下來,我根據 ChatGPT 提供的表格欄位建議,在 Google 試算表中分別建立了「平均能耗(電耗)」、「里程計算」兩個工作表。 這邊 AI 雖然給了不錯的建議,不過我也用自己的角度做了調整,盡量把表格精簡,把不一定需要的欄位去掉(ChatGPT原本的建議可用,但有些欄位對我來說其實沒有必要)。 所以我的「平均能耗」工作表,最後只保留了: 行程類型:因為電動車不同類型的路線耗電量不一樣(山路、都市、高速公路都有差別),要有區隔才能計算。 平均能耗:這邊用的單位是「每公里消耗多少電量(Wh/km)」,這樣以後就能根據里程數計算用電量。 如果你想用這個試算表計算自己的電動車里程電量,那麼你需要先修改「平均能耗」中你的真實數值,因為每個人的開車習慣、常用路線、車型不同,這裡的數值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差異。 無論是想試試看 ChatGPT 寫出來的公式效果,還是有電動車規劃需求,都歡迎複製這個試算表玩玩看。 根據 ChatGPT 建議,只要「寫出公式」讀取「平均能耗」中不同行程類型的平均數值,就能帶入「里程計算」的工作表做自動統計了。 在「里程計算」工作表中我想達到的效果是: 最終目的: 自動估算我接下來幾天包含上下班通勤後,是否有足夠電量完成下一次出差、上課、旅行行程,亦或必須提前充電。 手動部分: 只要我選擇「里程類型」(例如是高速公路?還是山路?),提供「里程數(上 Google 地圖查路線距離)」,就能幫我自動計算出消耗的電量。 自動計算: 接著會根據消耗的電量,自動換算用電百分比。 然後根據距離行程還有幾天,自動加上我日常通勤來回的耗電量(對我來說通常是25%)。 根據我目前剩餘的電量百分比,自動算出里程結束後剩餘電量百分比。 自動計算如果低於 20% 就自動顯示「建議充電」,如果低於 15% 就提示「務必充電」。 這中間需要自動計算的:「總耗電量」、「耗電百分比」、「到達後剩餘電量百分比」、「是否建議充電」等欄位,我都利用 ChatGPT 寫公式來自動計算完成。 例如我禮拜四先充好電,但禮拜六要去苗栗。我可以自己利用這個表自動計算,經過禮拜五的日常通勤後,禮拜六到達苗栗後剩餘的電量百分比,確認是否先安排充電。 首先我要解決的是,當我選擇「里程類型」並輸入「里程數」後,會自動根據我的開車習慣產生的電耗平均值,換算出這次路線的「總耗電量」。 (延伸教學:里程類型的切換功能,可參考:Google 試算表團隊協作任務清單教學,製作簡易版 Airtable 範本下載) 我需要的是讓 Google 試算表自動根據「里程類型」的選擇,去讀取「平均能耗」工作表裡對應類型的能耗數值(每公里耗電量),然後乘上里程數,最後換算成用電度數(kWh)。(通常電動車充電時都是算一度電多少費用) 於是我這樣問 ChatGPT,下面是我的指令(這是我在《ChatGPT × Excel 自動化工作聖經》書中學會的提問技巧,如果想掌握這個提問邏輯,問出各種公式,歡迎參考原書): 在Google試算表上寫一個公式,請一步一步分析: 根據目前工作表 B 欄的內容,對照工作表「平均能耗」中的A 欄找出對應內容的B欄數值,乘以目前工作表的 D 欄數值,最後除以 1000 (更多 ChatGPT 指令技巧,可參考:2024 我和 ChatGPT AI 工具如何一起工作,提示語、常用案例指南) ChatGPT 一次就寫對(當然,我是複製貼上後發現可用,才知道他是寫對了,一開始我並不知道可以這樣寫公式),還會解釋公式的意思給我看。 我把這個公式,直接複製到 Google 試算表對應欄位,順利地開始計算出各種里程的用電度數。 讓 ChatGPT 幫空白欄位的顯示除錯 不過一開始 ChatGPT 寫出來的公式還是有個問題。那就是如果把公式往下拉,下面還沒有數值的空白欄位,就會出現下面那樣的錯誤,雖然不影響使用,但不太好看。 於是我繼續追問 ChatGPT,請他修改,下面是我的指令: 前面這個公式:=VLOOKUP(B2, '平均能耗'!A:B, 2, FALSE) * D2 / 1000 可以改成數值錯誤時顯示空白嗎? 我把 ChatGPT 提供給我的新公式,貼上欄位後,往下拉到所有空白欄位上,這時候空白欄位就全部可以正常顯示了。 用 ChatGPT 寫出所有欄位的自動計算公式 用了可預估的用電度數後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會需要一些計算來評估完成旅途後的剩餘電量,我也把這些自己的習慣都寫進欄位中,然後讓 ChatGPT 寫公式自動計算。 首先,我自己評估這台電動車的可用總電量大約 55 kWh,所以讓 E 欄數值除以 55 就可以換算出耗電百分比。(因為電動車上我習慣像手機一樣用百分比的概念來管理電量,比較直覺簡單。) 不過跟前面一樣,我希望空白欄位套用公式後不要出現錯誤訊息,所以我詢問 ChatGPT 提供給我修正公式,下面是我的 AI 指令: 這個公式:=E2 / 55 我希望沒有數值時,直接顯示空白。並且因為這欄是百分比,他會直接顯示 0%,我希望什麼都不要顯示,可以怎麼修改? 然後,我希望試算表可以幫我自動換算,假設我現在電量是 90%,我還會有一天的正常通勤(通常耗費25%),那麼當兩天後我完成這段里程後,會剩下多少電量呢? 於是我接著這樣詢問,然後把 AI 給我的公式插入最後一欄中: 繼續撰寫一個公式:把 G 欄的百分比數值,減去( H 欄的數字乘以25%),然後減去 F 欄百分比數值 透過這樣的方式,就自動依序推算出最後的行程後剩餘電量了。 但我想更簡單的讓試算表告訴我是否該充電,於是這樣詢問,然後把 AI 給我的公式,插入是否需要充電的相關欄位: 寫一個公式:如果 I 欄低於 20% 就顯示「建議充電」,如果低於15% 就顯示「務必充電」,否則顯示「不需充電」。 小結: 上述的流程,我大概就是在 10 分鐘內透過 AI 提問與複製貼上完成,產出一個我日常可以用來快速規劃電動車里程、電量的自動試算表,有興趣的朋友,也歡迎複製我的試算表去做修改研究: 檔案複製: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5Ik3mKOFt0ZX_qb7Zp79pWWRSOY4orU-rU3xZR4K6hM/copy 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幾個效率的提升是: 在我對試算表欄位怎麼規畫還很茫然時, ChatGPT 給了我很好的建議,讓我立刻開始動手做。 在我對上述公式其實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透過有效的指令(但指令完全沒有提到公式),讓 ChatGPT 直接提供適合的函數、公式給我,我只要複製貼上。 即使對結果不是那麼滿意,也只要在 ChatGPT 追問修改,就能獲得更新的公式。 如果我要自己花時間找資料與研究,可能會是一兩個小時以上的工作流程。 而如果我每次都要自己手動計算電量、里程,也會覺得很繁瑣,有了可以自動計算的表格,確實節省不少時間。 那麼,你有沒有從上述的指令掌握怎麼讓 ChatGPT 寫出有效公式的技巧呢?在《ChatGPT × Excel 自動化工作聖經》這本書中我覺得最核心的一個觀念就是:根據欄位告訴 AI 我想要的計算、呈現方式,就能讓 ChatGPT 寫出精準又有效的指令。 當然,這裏面還有很多細節與進階技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慢慢研究,或是參考《ChatGPT × Excel 自動化工作聖經》這本書喔! 大家好,我是電腦玩物站長 Esor ,歡迎參考我的系列課程與書籍: 2024/6 最新著作上市,歡迎支持:《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 「個人數位生產力」線上課程(可使用電腦玩物老讀者折扣碼 ESOR500 ,獲得 500 元折價喔!)。 時間管理課程:「電腦玩物Esor的時間管理哲學」 其他著作:《防彈筆記法》 訂閱追蹤 podcast 節目:「高效人生商學院」(Apple podcast 訂閱、 Google Podcast 訂閱) 訂閱「電腦玩物電子報」,不定期出刊。 我的電子郵件是 [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筆記術、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問題,歡迎寫信跟我討論。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實測用《 ChatGPT x Excel 自動化工作聖經》技巧,設計自動規劃電動車里程電量的 Google 試算表)
電腦玩物 · 2024-10-10 20:12
ChatGPT 最近推出會主動思考推理的「 o1-preview 」,以及更即時、自然的「進階語音對話模式」後,今天又再次推出新功能:「 ChatGPT Canvas 」,這是基於 GPT-4o 架構開發的全新 AI 寫作、程式碼編輯介面。讓 ChatGPT 不再只能對話,而可以進行更深入、準確的內容創作工作。 第一波更新中, ChatGPT Plus 和 Team 用戶會先獲得 Canvas 功能,而全球的企業和教育版用戶將會在下週獲得使用權限。並且 OpenAI 還計劃在 Canvas 正式發布後,向所有 ChatGPT 免費用戶開放這項新的人機協作介面。 實際測試後,我覺得可以把「 ChatGPT Canvas 」想像成一種 AI 文書、程式碼軟體,在這個工具中,人和 AI 可以更有效率的協作,共同編輯更好的內容成果。 以前的 ChatGPT 是即時通,一切內容要在對話中生成,也只能用對話引導 AI 去生成、修改,這很多時候會有點麻煩,常常在問答的過程偏離主題,難以指定要修改的部分,容易愈改愈亂,再也回不去之前更好的版本。 但是「 ChatGPT Canvas 」能夠解決上述問題,它讓人與 AI 在一個類似文書編輯的介面中討論,就像多人一起編輯一份線上文件那樣,可以一起處理文字、程式碼內容,可以針對任何特定段落修改,能夠整合人與 AI 各自撰寫的內容,最後一起合作完成一份文本。 於是, ChatGPT 不再只是「對話軟體」,而可以當作真正的「 AI 文書內容、程式碼內容編輯器」,你可以利用來處理下面的工作流程: 和 AI 一起撰寫文章、電子報。 和 AI 一起腦力激盪文案。 和 AI 合作撰寫完整的程式碼。 在這篇文章中,我透過一個完整的寫作實測案例,帶大家了解 Canvas 的操作流程、快捷功能以及它如何幫助創作者解決具體問題。 使用者終於可以直接修改 AI 生成的草稿: 在 ChatGPT 的 AI 模型中切換到「 GPT-4o with canvas 」模式,下面我測試看看利用這個新介面撰寫一篇電子報。 首先,我先利用原本常用的 AI 指令結構,結合我的想法草稿,請 ChatGPT 改寫成一篇完整的電子報文章內容。 當 AI 開始撰寫文章草稿,或是程式碼時,「 GPT-4o with canvas 」就會像是下圖這樣,開啟獨立的文件編輯介面。 開啟獨立的 Canvas 編輯介面後,最大的優點就是,我們甚至可以直接在上面修改 AI 生成的文章內容。 於是這樣一來,可以實現更流暢的「人與 AI 的協同寫作流程」。 以前 AI 生成的內容,我們有不滿意的地方,無法人為的介入修改,只能讓 AI 自己去改,而常常愈改愈亂。 現在, AI 生成的草稿,我可以直接在編輯介面介入,修改成我覺得更好的版本,然後再請 AI 接續調整,實現真正的人與 AI 協同合作。 「 GPT-4o with canvas 」不只可以修改內容,也可以調整粗體、標題樣式,就像是一個結合 AI 功能的簡易 Word 編輯器,還支援 markdown 編輯格式。 利用快捷功能進行整篇草稿的 AI 潤飾 以文章寫作的 ChatGPT Canvas 介面為例,編輯介面右下方會出現一排「快捷功能選單」,文章寫作、程式碼編輯會有不同的對應選單。 「快捷選單」中有很多預設功能,可以快速修改整篇文章、程式碼的內容。 例如其中有一個「閱讀等級」的調整按鈕,可以把文章的內容改成從小孩子到博士等級的不同風格與深度。 下面是一篇我讓 AI 改寫的第二大腦文章,我讓 ChatGPT 把原本相對專業的文章內容,改成適合小朋友閱讀的版本。 而下面是同一篇第二大腦的教學文章,我讓 ChatGPT 把原本相對口語的草稿,改成更精煉、專業的文章風格。(可以跟上面的小朋友版本進行比較,都是同一篇草稿的不同閱讀等級修改。) 透過快捷功能,一個按鈕就可以快速轉換我們需要的文字深度與風格。 以文章編輯介面為例,具備下面幾種快捷功能: 添加表情符號: 這個選項會自動在你的文檔中加上 "相關" 的表情符號。這對正式文章來說不一定有必要,但社群貼文則可能有用。 最後修飾: ChatGPT 會檢查你的文本,例如語法和清晰度,並自動進行相應更改,但從中文來看目前還無法進行很深入的潤飾。 更改閱讀等級: 這個選項可以調整文章的閱讀等級。你可以選擇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到研究生。試試看最小和最大的級距,確實可以看到文章風格的差別。這也有助於我們快速把專業的文章改成比較易讀的版本,或是把比較口語的草稿改成文字更精練的文章。 調整長度: 你可以選擇讓 ChatGPT 把文章加長或縮短, AI 會分析每個段落,在適合的地方做精簡,或是做延伸的討論。初步看起來,他的延伸加長不會只是換句話說,而是會延伸論點進行討論,這一點還滿不錯的。 建議編輯: 選擇此選項,ChatGPT 會瀏覽你的文章,並在它認為需要更改的部分加上註解,感覺就像有一個夥伴在 Google Docs 中添加修改建議。你可以選擇讓 AI 自動完成這些建議,或是忽略它們。 下圖是按下「建議編輯」後, ChatGPT 針對不同段落提供的編輯建議,我只要按下允許,就可以讓 AI 直接進行修改。 這是不是跟以前的對話生成內容有很大的不同?現在 ChatGPT 可以針對一篇長篇文章,提供各種分段的調整、建議與修改。 圈選指定範圍,要求 AI 進行修改 除了整篇文章的快捷修改、建議外,在「 ChatGPT Canvas 」的編輯介面中,我可以任意圈選一段覺得有問題的段落,這時候會浮現「 Ask ChatGPT 」的按鈕,點擊後,我可以輸入這一段的修改建議,讓 ChatGPT 去進行特定段落的調整。 這是不是很像我們在 Google 文件上提供夥伴文章修改建議?只是這一次, AI 成為我的夥伴,聽從我的指令去修改。 還原修改版本 更棒的事,在「 ChatGPT Canvas 」中不用再怕 AI 修改內容後,回不去之前可能更好的版本。 因為在編輯器中,內建了可以還原之前版本的功能,而且不只可以還原到前一個版本,也可以回到上上版、上上上版,或是跳回最新版本。 從對話問答,進化到 AI 與人的協同創作——ChatGPT Canvas 經過簡單的文章寫作實測,我們可以看到 ChatGPT Canvas 的可能性,它突破了傳統 AI 對話生成文本的限制,將人機協同的創作流程無縫結合,無論是在寫作還是程式設計的應用場景中,Canvas 以更靈活的編輯能力和快捷的功能,幫助使用者實現了更精準、有效的工作流程。 對於我相對熟悉的文章創作者而言,ChatGPT Canvas 不僅提供了文稿即時的潤飾、編輯建議,還能調整文本的閱讀等級和風格,幫助你快速針對不同的受眾進行調整。而對於程式設計師,Canvas 的程式碼審查、註解添加與錯誤修正功能,讓程式開發過程變得易於維護。 這樣的功能讓人與 AI 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具深度,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 AI 的生成內容,而是能主動參與其中,實現真正的協同創作。 無論你是需要改進寫作的創作者、需要幫助除錯的程式設計師,還是想要在教育中使用 AI 輔助的教師或學生,ChatGPT Canvas 都是一個值得一試的工具。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一步研究: ChatGPT 關鍵提示語技巧 2024 更新,我實驗了一年的 AI 工作流程總整理:2024 我和 ChatGPT AI 工具如何一起工作,提示語、常用案例指南 ChatGPT 交談分類法:ChatGPT 的 PARA 聊天室分類法:增強 AI 協作威力實戰案例分享 一般人最好上手且有效的 ChatGPT 提問法,以生成英文練習題為例 ChatGPT 提示語說明書:通用三層結構與 9 個技巧提高 AI 生產力 ChatGPT 五種助理教練提示語分享:目標規劃、寫作、學習到教學 ChatGPT 特殊功能 ChatGPT 自動串聯多功能案例:上網+圖像+文件組合生成技巧 ChatGPT 圖文混合提問 9 種超能力:程式、教育、學習到行銷應用 用 ChatGPT 開啟修改 Excel、 Google 試算表教學!分析數據生成圖表 利用 ChatGPT App 寫語音筆記,提升輸出效率的秘密武器 ChatGPT o1 會思考的 AI 新舊版實測比較表格:翻譯、摘要、企劃、文案與寫程式 ChatGPT Canvas 全新 AI 寫作、程式碼編輯工具,不再只能對話! ChatGPT 進階語音對話純測試心得:腦力激盪、即時口譯、冥想教練,台語也能通 ChatGPT 與 AI 工具的第二大腦與學習應用 AI 如何與寫筆記結合?我最常利用的 6 種提升筆記效率功能與案例 讓 AI 成為閱讀助手, ChatGPT 摘要、翻譯與學習筆記提示語分享 把 Claude AI 當作免費強大的PDF 文件、論文文獻摘要研究工具 SciSpace 論文研究 AI 助手,中文文獻問答、摘要引用與報告改寫 3個 ChatGPT 輸入到輸出實驗,第二大腦筆記用 AI 煉成文章報告 ChatGPT 與 AI 工具的工作效率應用 讓 ChatGPT 教你如何利用 ChatGPT ,快速問對問題解決工作痛點 ChatGPT 幫我不懂程式碼也能寫出番茄鐘待辦清單工具,實測心得 用 ChatGPT 快速將會議語音逐字稿轉成完美文章表格的 5 個技巧 Buzz 用 AI 一鍵影音轉文字:免費準確的語音轉字幕、逐字稿軟體 Gamma 用 AI 幫你設計簡報、網頁,瞬間完成戲劇化版面內容 AI 繪圖工具應用 畫張圖說得更清楚! Napkin 用 AI 幫你的簡報文章手繪視覺思考圖 ChatGPT DALL-E 3 的7個特殊 AI 繪圖應用教學,勝過 Midjourney 我如何訓練 ChatGPT 撰寫 Midjourney 提示語?AI 繪圖四個階段 Recraft 免費 AI 繪圖工具快速生成獨特 ICON 圖示與向量插圖教學 AI 相關生產力工具 Google NotebookLM 免費中文 AI 筆記實例教學,老師、學生、創作者利器 Google NotebookLM 影音升級:用 AI 學習英文 YouTube 影片、 整理大量錄音檔最佳工具 Claude 一分鐘做出亂數抽籤工具、貪吃蛇遊戲,與 ChatGPT 對比 Google Bard 免費升級 Gemini Pro 好用嗎?實測生成圖片、分析長文、內容查證 Notion AI 筆記實測:自動用中文寫報告大綱、會議待辦、行銷文案 大家好,我是電腦玩物站長 Esor ,歡迎參考我的系列課程與書籍: 2024/6 最新著作上市,歡迎支持:《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 「個人數位生產力」線上課程(可使用電腦玩物老讀者折扣碼 ESOR500 ,獲得 500 元折價喔!)。 時間管理課程:「電腦玩物Esor的時間管理哲學」 其他著作:《防彈筆記法》 訂閱追蹤 podcast 節目:「高效人生商學院」(Apple podcast 訂閱、 Google Podcast 訂閱) 訂閱「電腦玩物電子報」,不定期出刊。 我的電子郵件是 [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筆記術、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問題,歡迎寫信跟我討論。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ChatGPT Canvas 全新 AI 寫作、程式碼編輯工具,不再只能對話!)
電腦玩物 · 2024-10-04 21:45